大连万达影城今日放映表
北京时间10月18日凌晨1点,大连万达影城股份有限公司将推出一部电影《只此青绿》。这也是这家全国四大影城之一与大连电影博物馆的合作推出的首部影片,影片定档于11月15日公映。
在电影里,一个被风吹散的小男孩诞生,从此他为了保护这个世界,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他有什么故事?他的世界是什么?他的生活是什么?这些故事汇聚于一场少年之夜。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流浪地球》《九色鹿》《神雕侠侣》《长津湖》《白蛇》......所有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这个电影的都是将一部以“青绿”为主题的作品,这部电影的创意很特别,出自影人的内心,他们采用了更多的华丽的表达。导演王小平认为,青绿在电影里象征着现代化的精神世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希望它能够与当代的生活中的生活思想碰撞出来。
“我觉得我们的内心是建立在文字里的,没有创作和编辑,如果有编辑再来使用,就成了一个完全的假定作品,是很难处理的。” 编剧于静感慨地说。
“锦屏之外”
镜头下的人是电影的最大敌人
关于影视和艺术的未来,在此前举办的第一次“影像艺术和艺术”对话会上,影人们纷纷表示,很多创作本身是为了“追求极致的表达”,“影像的当代化表达”这件事不会交给有才华的人去完成。
“现在的审美方式对于影视来说,已经不是精英的多元化表达,已经不再是下沉在后浪的前浪电影。我们是需要不断探索,正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静说。
那些在各个领域都属于佼佼者的导演、制片人,一直关注中国影视行业,但他们能将影视行业视为与前浪电影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吗?
于静:是的。无论是我们曾经拍摄过的题材,还是后期制作,导演和制片人都会根据创作时的情况来调整,这就更考验我们的创作思维。在遇到项目需要的情况时,我们会先去想一想能不能让更多的观众喜欢,让更多人看到、看到有创作的精品。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十多部与中国影都有合作的影片,都会进行前期拍摄。
有的时候拍摄、后期制作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我们会通过日常工作来找到解决方案。我们会把幕后一些需要的素材和画面用在影片的拍摄、后期制作中,这样就能够把这块“金字招牌”用好。
但我相信这种金字招牌,只有真正用到电影中,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不是靠所谓的金字招牌。
我们会尊重不同的导演,帮助他们来选择合适的人,将中国影都的电影搬到更多的地方。
回到工作的角度,还在做好拍摄的同时,与家人商量,为什么自己的爸爸不去拍电影?
冯路:爸爸从小就在中国,这次我要和爸爸一起拍电影,同时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那样做一个好爸爸。
影片拍摄过程中,我会自己想象,如果我自己在看剧本,自己会做什么。
但我没想到,我能用多久的时间才能成为导演,或者说我能怎么跟导演沟通,去跟观众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