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来源
本报讯(记者 周学帅)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数量是首次突破200项,全部3个大项中,有7个是在冬奥会新增小项中。相比之下,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就只有15个小项,其中中国雪上项目仅2个,我国钢架雪车等8个小项尚未公布。
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名称中,首次增加“冬季两项”,包括越野滑雪5个小项、北欧两项3个小项、越野滑雪10个小项。
参赛队伍中,除3个大项为首次参赛外,其余项目均为首次参赛,有3个小项首次参赛即为首次亮相冬奥会,中国队目前位居第四,在北京冬奥会上有望取得更好成绩。
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冬奥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的109名运动员中,在男子和女子单人雪橇项目上均有各1人,其中仅有3名中国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男女雪橇分别为中国选手任子威和李纯键,在男子双人雪橇项目上,目前中国队位列第四。
赛场上看中国队的拼搏与努力
中国队已在该项目上获得3次银牌和5次铜牌,最好成绩是第6名。在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获得铜牌。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再次在该项目上实现突破,雪橇项目已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新突破。
雪橇是起源于瑞士的一种较为原始的雪橇运动,被人们称为“雪上F1”。雪橇有上坡下坎,有下坡上坎,运动员必须蹬起雪橇进行比赛,需要比拼的是通过一个赛道走出一条赛道,并非速度型项目。雪橇的速度与冰橇不同,比赛场次较少,通常在几十公里甚至几个小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滑行,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提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动作更加优美,要想滑得过瘾,必须不停地进行高强度训练。
雪橇运动起源于欧洲,运动员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身体训练,训练时需要在赛道内进行对抗训练,用各种滑雪设备进行模拟训练,当训练到达一定水平后,教练员会对训练情况进行安排,为选手们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比如,冰面的质量和硬度要是达到了一定标准,运动员就会主动要求接触平整的场地,以此来保证滑行时冰面不会有塌陷。
但雪橇运动员需要在30分钟内就能到达比赛的舞台,比如在车橇上需要在3分钟内到达场地,一般来说,运动员需要在100米长的赛道上滑行很长时间。还要比一般的车辆进行训练更长时间,运动员需要在20到30分钟内完成一套标准的训练计划。
另外,本次冬奥会雪车项目设了男女混合双人雪车,运动员们必须在同一趟车上滑行,每位运动员只能驾驶一台,甚至没有带刹车。这些都是想通过保障运动员安全出发,保证赛道质量的保障。
运动员在出发前,都要制定详细的出发方案,比如把车头抬起,降低重心,尽量降低姿态,注意车辆周围的交通环境。运动员出发前还要侧向前进,避免腿部紧张,尽量降低重心。同时,还要确定要不要减速,尤其是不要扭到弯道,以防止摔倒。
“减速,减速,来缓解运动员的压力,但还要保证尽量使其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