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瓦尔: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翻译《戏说,除了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杜瓦尔先生茶花女

2021年5月25日,北京。

茶花女身穿红纱衫,披蓑衣,手持花束,翩翩起舞。

杜瓦尔先生是一位会说会唱的人,她与中国当代文学名家杜牧的爱情故事十分浪漫。

先生对“作品”二字情有独钟,更是在茶花女的歌声中,将“诗歌”推向最高的境界。

杜瓦尔先生用18年时间翻译了近600部书籍,如中国古代诗歌《戏曲》、儒家经典《论语》、先秦诗集《论语》等,也借题发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在“生活”的世界中,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杜瓦尔先生认为,对诗歌创作来说,“人们,无法解释诗背后是何等复杂的因素,诗歌其实是人的一个日常而必然的、而我们也不能解释。”

早在18岁的时候,杜瓦尔先生就把他所翻译的《戏说》的歌词中的段落全部译成诗,每个段落都可以“形容”出他对生活的感受,这是他翻译《戏说》的原因。在1984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杜瓦尔先生在日记里写道,“我还记得一年前跟我父亲、师父一起坐火车,从南通坐高速的那天起,就很多次的在我父亲怀里转悠,每一次我坐上去,父亲都对我说:‘当初你要来工作,也要去北京。’他们的话让我印象深刻。而我和师父也在那时将当时在天津出版的《戏说》的歌词和部分歌词翻译成了诗,最近他还写了好几首。”

杜瓦尔先生翻译《戏说》的秘诀,除了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来自于对中国人的讲述。他把中国人的话语中带到了西方,将其引入到了中国的文化圈里,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解引入了西方。杜瓦尔先生译出的歌曲,将于1945年出版,由梅兰芳作曲,是世界上第一部舞台艺术编歌的华人女高音歌唱家改编的歌曲。

“当时我没有太多的生活学习经验,是梅兰芳先生翻译后才知道他翻译《戏说》的成功秘诀,和他的一些诗歌翻译非常有特点。”杜瓦尔先生翻译的《戏说》是1935年小说《伯牙集》的前代名诗,杜瓦尔先生的翻译对于拓展中西方文学之间的、非文学性、甚至是本土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她翻译的《我和你》是英文版,是当时中文版的第一部。

李端和杜瓦尔先生(右)在一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翻译《戏说》的中坚力量,如今,李端和杜瓦尔先生结缘多年,在您看来,他们之间的交流的内容有何不同?

杜瓦尔: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翻译《戏说,除了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李端:在中西文化沟通中,对中国和西方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是非常具体的交流,比如我和您交流过的东西,比如中英结合的经验,法国给中国翻译的东西等等,都是非常具体的交流。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的人多了,欧洲人多了,这种传统和中西文化沟通中最大的不同是欧洲人多了,但中国的人少了。中国人读东西,更爱读自己的东西,比如有些东西,我觉得西方人读起来还是意犹未尽。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八哥娱乐网.Some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180019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