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秀丰拆迁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通讯员 田昭 陈昱薇
你到底去了哪里?每个到过高桥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在城关镇高桥红村的老家。
高桥红村与海子河河水系连通,是河畔有名的“候鸟天堂”。2018年10月以来,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推出了大型原创音乐《久久》。这部作品经久不衰,于2018年1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音乐会中引发强烈反响,引起艺术界和中国观众的广泛关注。
2019年6月,海子河水系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记者来到高桥镇的高桥红村时,这里到处是一片片高楼林立。每一座居民小区的楼顶上,都有一个通向水的小管道,一端连接着村委会,另一端是村民的水渠。
此外,进入村口,村道两旁都是高耸的红色树桩,沿着道路上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
记者随手拍下的照片上,下面这一幕栩栩如生:电线杆下面也有一个小孔,用红色的纽扣把污水拉了上来,还有一根高高架起的钢管用来对河水进行过滤......
“我在此发现了不少污水的情况,通过村口,每个村民家门口都有,我们现在都是在践行‘门前三包’,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给村民的生活提供方便。” 正在进行宣传的孟阿姨说。
乡村建设,环境先行
“以前村里的环境太糟糕了,污水横流,垃圾乱堆乱放,村里环境很差劲。”和府镇新华村老人罗玉军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渠、房前屋后,滋生蚊虫,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
村里的变化,不仅是丽光村。作为扬州生态经济示范村,和府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创文明、促治理”为抓手,大力倡导“生态兴村、环境美村、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好似一条绿色丝带,一条美丽的发展之路,一条美丽的乡村文明之路,为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府镇谋划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并明确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
“我们以河道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水生植物、休闲农业,打造水美乡村;以庭院为载体,开展庭院美化,打造庭院文化;以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实施‘最美庭院’‘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推动户户都是‘明星户’。”据汶上镇党委书记朱碧波介绍,汶上镇“最美庭院”评选自2019年10月起,已连续两年,评选出34个“最美庭院”,在汶上镇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美丽圩镇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榜样力量。
文明实践,成为培育新风尚的“动力源”
“厕所革命”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有了很大的提升。汶上镇的“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通过打造“乡风文明”“孝老爱亲”“邻里和谐”“农事文明”“无废”等理念,倡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良好氛围。通过努力引导广大村民争当环境“环保志愿者”,争做垃圾分类践行者,也把“好人”的示范引领与营造“良好家风”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