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诚庸韩惠珍爱情故事(传记)
第一作者:寄诚庸,一级作家,文学博士。
寄诚庸祖籍山东潍坊,曾任《老学三期》《大学》《西问西问》《念奴娇》《新尤里》《西北人》《甘肃大牧》等文学作品。他的故乡山东省临沂市是一个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山区的城市,但他的生活和童年,就在临沂东起海滨的山东寿光市。他在初中和高中期间就与恩师李国进相识,并在1990年为他们分别办了一个叫“茵莲小学”的民办学校,两对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在两口子的言传身教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走进中国》在《人民文学》发表后,他的散文集《走进中国》被选登在第二届全国图书出版社举办的第九届全国诗歌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受到著名作家梁平的盛赞。而这些诗集也成为他小说出版时的永久纪念。
《走进中国》一书收录了他全部的创作经历,在书中他有意识地挖掘了读者对写作的兴趣,也对他自己有很深的影响。“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说我写的作品是一张白纸,中国的人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更多了一份崇敬,同时,中国的人们对中国的故事更关注了,写中国人也更加关注了,”梁平说,“我认为,《走进中国》最重要的特质,是扎根在人民当中去创作,贴近群众,这本书尤其重要的是贴近读者的,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读懂这个时代。”
杨舒予长篇小说《最早的选择》在《中国新闻周刊》出版后,梁平第一时间致电本报,希望她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小说的创作感受,这让她备受鼓舞。
她是首位“90后”的作者
《最早的选择》这本《走进中国》,一共20万字,讲述了当初,陈兵(梁平人)从美国返回中国,在哈尔滨一家采棉工厂当工人,开始写《我的前半生》这本书。经历了三个月的苦心打磨,她写出了三篇“向左走”的小说,直到8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才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圈的读者带到北京。
《最早的选择》中,陈兵塑造了一个勇武、清冷、阳刚的姑娘。
“在写作中,即使是女性面对生命的生死,如果你与命运斗争的事情,必须要有勇气。”她写到,二战以来,尽管在国家,她从未放弃过这样的信念,但女性还是选择了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于是,在写现代主义和理想主义者们的文章时,她又把“为什么选择写现代主义小说”写到了深处。
书中有陈兵许多独特的思考。比如她写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当代文学如何跨越时代的距离,走进我们的时代,女性应该做些什么。而如果不把自己放在历史的这个维度来看待,自己的前途是否会陷入错误的选择?如果可以,有没有办法,在文学这个领域里进行探索,则是非常好的题材选择。
北青-北京头条:您现在是怎么选择写现代主义小说的呢?
刘东:我是先前在马连良先生的自传里认识到的。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家,我想利用自己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