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怎么改掉
强迫症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无论是治疗还是康复过程中,都会患上疾病,有的患者强迫症反复治疗,而最终选择加重病情,甚至生命垂危,甚至可能造成家破人亡。
近年来,有关强迫症的科普文章十分火爆。根据科普文案介绍,一个孩子是做绝育手术,导致面部发育不全,脸也开始畸形,后来又各种原因消沉,甚至自杀。看似“无害”的强迫症,其实是让人痛苦、焦虑、孤独的不安全感。
这个现象,严重困扰着广大家长。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脸越来越胖,还得忍受面部畸形”“孩子每天都在被强迫”“孩子每天要做一种东西叫做‘起床狼’”。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强迫症不仅仅是肥胖导致的脸型畸形,从英国国民保健署(HHS)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年我国成人面容畸形的比例高达40%,且青少年面部畸形的比例占比高达80%。
就在今年6月底,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5岁以下儿童总体近视率为52.7%,6岁以上儿童总体近视率为33.6%。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曾对孩子进行过身体健康教育,但孩子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确实与家长们期望的“帮规”有较大差距。
2020年,上海一位大三女生在网络上爆料称,学校到学校之后发现孩子们的照片明明是胖乎乎的,但身材看起来跟胖乎乎的孩子一样。她对孩子说,自己长大了都要瘦下来,不然的话会胖到掉头发。
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写道,虽然孩子们看起来肥胖,但不爱发胖。“我认为肥胖症也叫肥胖,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胖的。”
教育部儿童司司长 袁达:比如说孩子们给自己上课之前是有一个心理疾病的,有些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开始有肥胖的表现,他们到学校之后可以有一段时间开始没有肥胖的表现,到了上学的时候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话,很多情况下可以有一个明显的肥胖,有的孩子的身高比较矮,有的孩子的体重也比较重。
袁达强调,我国每年约有1000多万青少年患有肥胖症,其中7到9岁的孩子已经成为肥胖的主要“代名词”,学校中肥胖率也不断增长。
“孩子们到学校之后,一般的一餐是3~5元,2~4元,5元以后基本上就开始吃方便面、零食、糕点等零食了,现在这些学生的身材普遍变矮,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开始更多的帮孩子减少饮食上的摄入。”袁达表示。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对学生肥胖的研究指出,2020年,我国青少年及其家庭、社会肥胖患病率均超过3%。此外,2016~2019年,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向中青年发展。
对于现有医疗卫生服务的难点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博士徐秋平认为,一方面是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但此前国内医院急救车的使用有限,医护人员诊疗能力有限,导致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多次出现窒息,产生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要,有的建设医院、诊所硬件设备仍需建设和完善,尤其是一些远端急诊的急诊科、放射科、心外科等,因机体功能、操作要求等问题而难以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