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杰山重症患者
第60届世界医学会于2018年在瑞士日内瓦设立了展区,致力于科学普及,呼吁世界卫生组织能够就中国是否有消除艾滋病提供更多帮助。在为期两天的全球消除艾滋病案例讨论会议上,在主旨报告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球性消除艾滋病案例讨论会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现了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工作成果,包括引入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治疗药物、抗病毒治疗、用于抗击艾滋病的其他抗病毒治疗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艾滋病药物治疗的新技术、HIV药物治疗和应用等。讨论会后,学术界对中国取得的多项“中国成就”的长期呼吁进行了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国家卫健委科教处副处长史卫东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艾滋病主任丁浩等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报告,并对会议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
会议期间,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还遴选出2021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共同举办的首届“康·博中国”高层论坛和首届“康·博—中国”高层论坛。专家学者还深入重庆参会。
专家学者以线上形式参与会议。
记者:今年重庆能否举办“康·博”高层论坛、“康·博—中国”高层论坛,重庆有什么谋划?
姚檀栋:目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国内外疫情形势、各种因素交织叠加,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影响也在上升,防控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在这种情况下,“康·博”高层论坛更加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也更加符合国际潮流,是一个促进国际合作、展现国际担当的重要平台。
记者:我听说,“康·博”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今年4月底启动,目前,已有百余位中外专家线上参加,请问如何解读?
姚檀栋:我国疫情防控,基于短视、无效、失实的心理, 病毒变异成为常态。今年以来,我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态势,在全球抗疫形势不断向好的同时,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复杂,我国仍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输入性、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心态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未成年人、敏感脆弱群体等脆弱人群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都是造成今年以来疫情持续反复的重要原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都要稳就业保民生,尤其要关注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将就业优先作为宏观政策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将推动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结合,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为了满足国内企业、居民消费需求,在做好保供稳价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以人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同时在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持续发力,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