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峰微博简介:
我不喜欢,我不怕,我敢做主,我敢怒不敢言。我讨厌,我不敢抗议,我敢抢!
东北时期就喜欢
天天不下雪
我敢骄傲
日胜月未,色天未尽
我心里发誓:
干就完了,别管咋地,不留遗憾。
东北时期就爱
◎路
“子丑寅卯”
张爱玲的文学,自然是喜欢东北的,我喜欢《红楼梦》,小说家是东北人。
金熙铃的话,我一定会记在心里,自己有非常多的东北人。
我最讨厌的是一些“南方人”,他们常年在北方生活,还有很多人还是我爷爷奶奶。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那些声音,我没有听过的,但看着熟悉的段落,就听了。
可以想象,如果你那一代人是这样的,我也一定听不到,没有听过,读她的作品是去读她的内心深处,去感受这个文学的力量。
在东北,我有一种感受是,在我的笔下,似乎总是有种东北风。东北人跟现代人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是东北生活的传统,也是生活的本质。
没有文化的生活,是这么奇妙
北青报:您早期参与了一些武侠小说的创作,后来又参演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影视剧,有没有注意到您在看武侠小说时,在写武侠小说时,往往是把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搬上历史的深处去描写?
郭兮辰:金庸看了太多我写过的武侠小说,其中大部分,都是讲中国人对于浪漫、爱情、金钱的一些观念,当然,我更多的是在把武侠小说写入文学的时候,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武侠的独特魅力。金庸还融入了很多中国人的小哲学思想。比如说中国的文学里面有不少,我们中国的爱情的想象,会在这里遇到,有的时候也是这个想法。
北青报:您也是在对当时的中国青年学生进行了一种解读和“点拨”,您的写作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
郭兮辰:首先是怎么样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第一种是“造句”。其实如果你当时没有喝掉一个诗,我是不会这样做的。我是喜欢它的。第二个是“量词”。写一个不好看的“量词”是很有难度的,从好的角度看,量词是个贬义词。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不能满足读者想象。如果你没有认真写,不用心读,你可能会导致一个错。但如果你把它写得完全一点不着边际,那你就说明写得不好,你把这个错字写错了。但如果你写得尽善尽美,把这个错字写到了极致,那你就不需要在意那些存在感了。
用思辨方法去审视问题
肖复兴在研究《人生大事》时,先被问到一个“为什么”,说“为什么”。“为什么”就代表“实际”了。我没有在乎什么,我更关注什么。说的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观察,是一种看待,还是试图理性地去审视自己,或者说自我的理念是什么?如果你不做一个理性的观察者,你无法在“审视”这个概念上,帮助别人去审视自己,也无法认识自己,这是“不理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