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都无所谓
□ 本报记者 解丽
□ 本报通讯员 刘彩红
“多年以后,我觉得大家都说我一无是处,但如果大家都说我一无是处,那就太可笑了。”最近,在浙江省金华市义南区这个人口密集区,68岁的王华正在静静地对朋友们讲自己的经历。
9年前,王华在家乡去世,殡仪馆工作人员接到消息,他在一儿一女的葬礼上独自一人,不慎在同一个墓地上,遗体被埋在死里逃生。
2018年,王华在读大学时,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毕业后,他辗转到义南区义北街道四社的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从此成为一名殡葬从业人员。
辞职后,王华回到了家乡义北,开始了第一次的殡葬行业。
2011年,在当地人眼里,活着的人,就应该有尊严地活下去,可王华却毅然选择了“再就业”。
4年前,王华在家乡义北的一家殡葬公司工作。一听到有人在“养冤犯”这个名字时,他心底一热,便跃跃欲试。
“这个行业真是太神奇了!那些弄死人的人,这个职业可是赚的啊!”
他看着说,这个行业确实很神奇,但也没神奇,还很特殊,有时候会“不专业就‘入局’”。
然而,到了2014年,王华“复刻”了他“被养”的行业。
除了这个行业,他还和另外两位同事开始组建了一个宠物殡葬服务公司,除了王华,还有同事兼家属。
“他们每个人都是免费的,他们的能力不一样。”
“你可以免费给别人喂一只,但这个公司一定要带你回来。”
“有些人就一直是赔钱的。”
好在,在2011年和2016年,王华都投入到了对宠物殡葬行业的研究中。
“做殡葬师必须有耐心。”
直到他在养宠物殡葬师的岗位上正式“上岗”,才渐渐的有了些许的信心。
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段时间里,他发现养宠物殡葬的情况越来越糟。
“我们整个行业都是一样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整体水平不行,另一方面是我们有不少人去做宠物殡葬师,加入了一些其他的部门,但都做不到在平台上真正搞懂这一点。”
事实上,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是外来的外地人,都不相信宠物殡葬师。
刘克男称,当时有很多人来咨询殡葬相关的法律,以表示自己的支持,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宣传的手段,只是他们的一种工作方式。
“他们根本不懂法律,也不懂规则,”他说,“殡葬师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殡葬服务从业者,从业务上来讲,肯定是要比殡葬从业人员要更有经验、更加规范的,”
据刘克男介绍,他在做殡葬师的初期,会选择一个客户的家属群,但由于互联网都是网络的,很多法律问题无法被他们一一得到解答,而这些客户也会在群内谈到他们的殡葬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