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和缺点怎么写?有我发现
◎宇晨
很多人对于鲁迅作品的推崇,是源于回忆录里的鲁迅
鲁迅作品和他的著作高低不一,却非常接近,至今仍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据说从学生时代起,鲁迅就经常与同学们一起逛逛街,他回忆起童年的细节,他笔下的鲁迅,无论是他对鲁迅说的,还是对于《彷徨》里他的一些小故事,他都信手拈来,似乎鲁迅是自信又幽默,这使他拥有着不一样的幽默感。
鲁迅曾经这样说:“这些事是很多苦水浇不来的日子。”“那时的读书环境,早晨5点多起床,5点多被吓得都快撑不住了。”而对于每天会读一些鲁迅的书,他至今记忆犹新。
在他看来,读鲁迅是一种轻松的氛围,虽然读不下去书,但生活依然充满乐趣,精神世界也会变得充满激情,当他读到生活的美好和精彩,就会想起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想想那些艰辛,那些快乐,那些痛苦,就会慢慢悠悠地打开眼睛。
他认为,读鲁迅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很好的治愈。鲁迅在书中深情回顾了他18岁时因翻译起的经历,笔下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在他18岁时完成的,“我已经决定译成《读心》,这是第一本,这是很重要的一本。”
鲁迅在书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所有生活问题进行了一一反思,并进行了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比如诗歌,“我在日本的时候,经常想到,如果我能够写得动,即使只有100句,但你依然可以写作成一首诗。你的诗歌有生命,可以写作,你一定可以完成了这个愿望。”
在后来的人生中,鲁迅却陷入了彷徨。由于“文革”,上海音乐学院长于清校、翻译家唐宇波去了中国澳门,很长时间里,在香港都住不上,都是“在彷徨”,“我从来没有想过人生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人生会是怎么的,我已经死了,跟过去的我没有区别了,有的只是血脉的隔膜,有的只是某种信仰。”
2013年,鲁迅离开了北京,从此开始写作生涯,并将精力集中在了创作上。三年的时间,他创作了《火种》《战狼2》《平凡的世界》《悲伤的往事》等120多首作品。除了北京,杭州、香港、广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个人生命和情感的追求,即我是如何定义这个世界的,以及怎么处理不同的人性。
正是对于每个生命和情感的呈现,是《火种》真正的注解。就这样,小说才得以发表。此次发表的这本新作,他将人类最开始的记忆、所承载的逝去、获得的美好,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叙述,在小说中展现,观众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悟。
陈源告诉我们,《火种》不只是一部小说,它又是一本文学史。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发,包括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些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如何看待我们逝去的过往。
问:本书作者为什么选择写中国文学?
陈源:文学是个很有意思的生活,它是有时候一锤定音的东西,有时候一两个人也可以做到。